•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搜索
    门窗网 首页 门窗资讯 品牌资讯 查看内容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

    2025-3-25 23: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 评论: 0

    摘要: 钢化玻璃应力斑:质量问题还是正常现象?中文译名:DIN SPEC 18198:2022 钢化玻璃光学各向异性效应的测量与评估方法ASTM C1901-21 平面建筑玻璃光学延迟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两个标准所用方法大体相同,细节方面还有差 ...
     

    钢化玻璃应力斑:质量问题还是正常现象?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3

    中文译名:

    DIN SPEC 18198:2022 钢化玻璃光学各向异性效应的测量与评估方法

    ASTM C1901-21 平面建筑玻璃光学延迟测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两个标准所用方法大体相同,细节方面还有差异。如DIN SPEC 18198给出了质量等级,ASTM C1901则没有;ASTM C1901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图示,而DIN SPEC 18198则没有。对两个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大概介绍。

    钢化玻璃“应力斑”,在标准中称为“光学各向异性效应(虹彩效应)”,是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应力不均产生双折射,从而使偏振光延迟变得可见的效应。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4

    玻璃本身是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各个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然而,热钢化过程会引起玻璃内部应力变化,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双折射材料。

    有个概念需要科普下,那就是“布儒斯特角”,指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反射光完全偏振的角度;玻璃的布儒斯特角约为56°,此时各向异性效应(应力斑)最明显。钢化玻璃“应力斑”虽然引起了业主、建筑师、玻璃加工者和幕墙设计师高度关注,但目前国内外产品标准中并没有将其视为缺陷,而是作为一种固有特性,比如GB 15763.2-2005、ISO 22509:2020等。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5

    钢化玻璃应力斑测试标准,首先,我们看看这两个标准的效力。DIN SPEC并不是正式的德国标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更多是一种行业共识或最佳实践。

    ASTM C1901-21中也明确“This test method is a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optical retardation. It is not an architectural glazing specification.”(注:本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光学迟滞的测试方法。它并非建筑玻璃规范。)

    所以,目前来看,这俩标准都还不是强制性或约束性的,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参考方法。然后,是这两个标准的适用范围。

    这俩标准都仅适用于单片透明钢化玻璃,不适用于非单片玻璃或不透明玻璃,比如夹胶玻璃、中空玻璃、釉面玻璃、压花玻璃等等。对非单片透明玻璃,DIN SPEC 18198附录D给出了评估建议,分别是对其单层玻璃评估、玻璃整体偏振扫描评估、现场目视评估。

    这两个标准可适用于平面玻璃和曲面玻璃,可在线测试(玻璃离开钢化炉冷却区后)和离线测试(钢化生产线之外)。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测试。

    测试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在样品和观察者之间放置偏振片,通过扫描仪来测量记录应力斑,再定量评估。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6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展示偏光效果,与本文标准无关)

    偏振片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在电影院看3D电影时,佩戴的就是偏光镜片;还有一些太阳镜也是偏光镜片,可以避免强烈的太阳眩光。具体来讲,标准中给出了两种方法,Calibrated polarimeters和Calibrated polariscopes,翻译过来就是偏振仪或偏振镜,从字面上也很难区分,好在ASTM C 1901中给出了示意图,如下。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7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8

    可以看出,区别在于一个是采用相机拍照方式,另一个方法是采用阵列扫描方式。当然,相应图像校准和处理系统、评估指标和质量等级也不一样了。设备本身也有一些特定要求,比如图像分辨率要求至少0.5 px/mm,至少包括0~300 nm波段(确保能测试厚度为4~15 mm单片钢化玻璃)。

    测量系统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和可重复性见下表。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9

    然后是结果评估:

    并不是所有玻璃区域都参与评估,这是因为钢化玻璃某些区域,如边缘、角部及孔洞周围,会有非常大的应力应变,而这又无法避免。

    DIN SPEC 18198-2022给出了评估区域划分,见下图。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0

    其中1和3区域不进行评估,仅评估2区域。ASTM C 1901-21也给出了评估区域划分,见下图。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1

    DIN SPEC 18198-2022给出了两种评估方法,方法A和方法B。

    方法A:采用“95%分位数”。该评估基于所有测量值和从中确定的经验累积分布函数,95%分位数意味着95%的测量延迟小于确定的值,单位为nm。方法B:采用“具有75纳米阈值的各向同性值”。该值将75nm延迟选为阈值,因为经验表明,从该值起在自然光下可感知到光学各向异性效应;各向同性值是高于所选阈值延迟所占的面积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DIN SPEC 18198-2022也给出了未镀膜钢化玻璃分别按照方法A和方法B的质量等级。

    基于方法A(x0.95)的质量等级见下表。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2

    基于方法B(Iso75)的质量等级见下表。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3

    标准附录B给出了现场提高应力斑可见度概率的参数概述,有一定参考价值,见下表。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4

    以上就是钢化玻璃应力斑测试标准的主要内容,小结如下:钢化玻璃应力斑测试,国外相关标准主要为DIN SPEC 18198和ASTM C1901,均属于参考方法类。

    钢化玻璃“应力斑”,即“光学各向异性效应”,是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应力不均产生双折射,从而使偏振光延迟变得可见的效应,目前国内外产品标准中并没有将其视为缺陷。这个测试方法仅适用于单片透明钢化玻璃,不适用于非单片玻璃和不透明玻璃;测试方法适用于平面和曲面玻璃,可在线和离线使用。测试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样品和观察者之间放置偏振片,通过仪器测量记录应力斑,再定量评估,方法有Polarimeters和Polariscopes两种。

    DIN SPEC 18198-2022给出了评估指标,分别为“95%分位数”和“具有75纳米阈值的各向同性值”;也给出了未镀膜钢化玻璃基于方法A(x0.95)和方法B(Iso75)的质量等级。

    钢化玻璃应力斑: DIN SPEC 18198与ASTM C1901测试标准解读_15

    (图文来源于华建易欧思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门窗网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返回顶部